上周搭高铁到深圳出差,在候车的时候,看见一个检票口的员工在解答了一个个前来询问乘车信息的乘客后,终于忍不住吐槽:「高铁票改成这样更麻烦了。」他说的是现在高铁推行的无纸化电子客票,乘客只需要刷身份证就能进站,无需打印纸质票,然而很多乘客却一头雾水,因为现在需要掏出手机才能查看车厢号和座位号,还要另外在大屏幕查询检票口,如果需要报销依然要打印车票凭证,不少乘客认为这反而更加不便了。
不过这种自助化、智能化的趋势,正在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超市,在以 Amazon Go 为代表的无人零售店后,一些公司又开始推出可以自助结算的智能购物车。美国初创公司 Caper 就是其中一家研发智能购物车的厂商, Caper 的智能购物车外形上比较接近超市中常见的购物车,不过内置了内置条码扫描器、信用卡刷卡器,以及 3 维图像识别摄像头和一个重量传感器,因此看起来也更加笨重。
图片来自:CNN这款购物车能自动识别你买了什么东西,重量传感器能处理需要称量计价的物品,用户可以通过购物车上的屏幕来了解购物情况,顾客购物完成后可通过信用卡、Apple Pay,、Google Pay 等方式付款,不用再排队买单,而购物小票或收据会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顾客。
目前 Caper 的智能购物车已经美国、加拿大、葡萄牙、法国等国家的部分超市投入使用,Caper 表示引入这种购物车的超市或商店,顾客访问量增加了 20%,今年 8 月 Caper 还完成了完成了千万美元的 A 轮融资。
图片来自:thespec.com类似开发智能购物车的初创公司还有不少,上海硅步机器人联合西班牙 robotnik 公司今年 4 月就为韩国零售巨头新世界百货研发了一款智能购物车 eli。
图片来自:the investor而国内一些新零售企业也开始在门店测试智能购物车,永辉超市在今年 1 月在推出了旗下的智能跟随购物车,而京东线下生鲜超市「7FRESH」也在这个月开业,并在店内配备了类似的智能跟随购物车。与 Caper 的智能购物车相比,永辉超市和京东的智能跟随购物车能够根据绑定的用户信息和可穿戴手环来识别顾客,并自动跟随。
京东的智能跟随购物车. 图片来自:中新经纬这种智能购物车是目前零售自动化的另一种的解决方案,Caper 联合创始人 Ahmed Beshry 认为像 Amazon Go 这类无人零售店的技术成本过高,很难应用到大型超市,而智能购物车却更加灵活。亚马逊去年开张的无人零售店 Amazon Go,最大的特点是「不用排队,不用结账,没有收银台」,Amazon Go 通过 Just Walk Out 技术自动检测货物的取下和放回,在用户离开后才向用户的亚马逊账户发送账单收费。
图片来自:Forbes高昂的成本确实是 Amazon Go 扩张速度一直不快的重要原因,据悉西雅图市中心的第一家 Amaon Go 门店光硬件花费就预计超过了 100 万美元,而且这只是占地面积 167 平方米的小型超市。而比起需要扫描和识别整间超市,智能购物车需要照顾的空间更小,技术难度也相对更低,Caper 声称其智能购物车在同等面积的商店成本只有 Amazon Go 的 1%。
超市越来越智能,但用户体验未必更加便利虽然不少超市和便利店都在将自己变得越来越智能,但是无论是亚马逊的 Amazon Go ,还是国内的的无人便利店,都活得不算很好。虽然彭博社称亚马逊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开设超过 3000 家无人零售店,但以目前的开店速度难以实现。而国内的无人便利在前两年收到资本热捧后,很快就迎来了一波倒闭潮,缤果盒子、邻家便利、GOGO 小超等无人零售赛道的创业明星纷纷倒下。
目前国内零售巨头已经不把目光放在无人零售上,但依然在尝试用技术来将部分线下零售的的购物场景数字化,阿里、腾讯、京东、苏宁这些布局线下零售的公司,依然在超市商场推广刷脸支付、自助收银、扫码购物等技术,希望能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为商户节省成本。无论是无人超市/便利店,还是将部分场景自助化的超市,本质上都是希望通过技术来减少消费者的购物流程,提供一种更加便利的用户体验。可实际上超市、便利店很多自助化的设备,依旧没有实现完全无人化的操作,很多超市还需要安排员工来辅导顾客在自助收银机操作,对于很多常逛超市的中老年人来说并不是很友好。
我曾在一些超市和便利店看到这样的场景,几条收银队伍已经排起了长队,但那些自助收银机却依然无人问津。在爱范儿所在的 TIT 园区入口就有一家无人便利店,但平时几乎看不到有人进入里面购物。这可能也是整个无人零售行业的缩影,根据一些消费者的反馈,无人超市的部分商品甚至比普通超市更贵,而且商品数量也比传统超市要少,补货也不够及时。同时有超市从业人员表示,无人便利店节省了人力成本,但设备的维护的成本却更高了。我们常说科技改变生活,这是因为众多科技产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目前无人超市和自助收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往往不如预期中理想,但这不意味着这些技术都是失败的,只是还需以更成熟的技术和更低的成本,让商家和消费者都乐于接受。